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大学生就业地理:向低线级城市全面流动 有的明星城市也不香了? 天天快播

来源 : 21经济网    时间:2023-06-20 12:09:52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王峰北京报道麦可思研究院近日发布2023年版就业蓝皮书(包括《2023年中国本科生就业报告》和《2023年中国高职生就业报告》)。就业蓝皮书对应届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地情况进行了分析。

最新研究发现,一线城市对本科生的吸引力持续减弱,五年来就业占比下降近20%。


(相关资料图)

成都、南京、苏州、厦门等明星城市近年经济增长强劲,城市人口和就业规模迅速扩大,蓝皮书显示,这些城市对大学毕业生的吸引力平稳中略降。

而许多具有吸引力的二线城市对大学毕业生的吸引力增强,毕业生在一线城市之外拥有更多就业选择。

与此同时,本科毕业生的就业重心进一步下沉至地级城市及以下地区,有更多的毕业生选择加入基层治理队伍,更好地支持当地教育、医疗卫生、社会治理等工作,推动当地社会和经济发展。

应届本科生一线城市就业比例下降

人口流入是衡量一个城市是否有吸引力的重要标志,年轻的大学生是近年来各城市争抢的主要对象。

就业蓝皮书数据显示,近五年应届本科生在一线城市就业的比例下降,2022届本科毕业生在一线城市就业的比例(17%)较2018届(21%)下降了19%。

城市的吸引力与就业机会、就业环境和生活环境等因素密不可分,外省籍毕业生占比是体现城市吸引力的重要因素,而薪资、就业满意度则是影响城市吸引力的关键,共同体现出相关城市对大学生就业的友好程度。

在北京、上海就业的本科生中外省籍毕业生占比较高,2020-2022届合并计算,占比分别为82%、77%;在上海就业的本科生薪资较高,2022届本科毕业生毕业半年后平均月收入为7960元,北京次之(7678元);从就业满意度来看,在北京、上海就业的2022届本科毕业生就业满意度较高,分别为82.8%、82.4%。

综合来看,京沪吸引力更强,但结合2017-2019届外省籍占比(北京:85%,上海:79%)来看,其吸引力在减弱。

值得注意的是,京沪的外省籍毕业生占比较高有先天因素,即两地毕业生基数大,但本地户籍毕业生占比小。以2023届毕业生为例,北京市官方数据显示,北京地区2023届高校毕业生约有28.5万人,其中北京生源约7万人。也就是说,即便不考虑外地毕业生赴京求职,北京本地毕业生中外省籍占比已在75%以上。

在广州就业的本科生就业满意度(75.8%)较低。对比其他三个一线城市,在广州就业的本科生薪资(6969元)较低,且广州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弱于其他三个城市,在高新技术相关产业就业的比例明显更低,或影响其就业满意度。另外,在该地就业的本科生外省籍毕业生占比(44%)也较低,显示其整体吸引力较弱。

杭州、苏州、南京就业较友好

在杭州就业的本科生中外省籍毕业生占比(66%)较高,其次是天津、东莞、苏州,分别为59%、58%、51%;薪资方面,在杭州、苏州、南京就业的本科生薪资较高,2022届本科毕业生毕业半年后平均月收入分别为7024元、6752元、6673元;同时数据显示,在上述三个城市就业的2022届本科毕业生就业满意度分别为80.1%、78.3%、79.1%,排名靠前。

值得注意的是,在杭州、苏州就业的外省籍毕业生占比较2017-2019届(杭州:61%,苏州:46%)增长了8%、11%,且其就业满意度已超过一线城市深圳(2022届为78.1%)、广州(2022届为75.8%),从就业吸引力及就业质量等方面显示其对毕业生就业较友好。

在当前正在进行的2023届毕业生就业活动中,一些明星城市继续推出了优惠力度招揽人才。安徽省合肥市从5月起,持续举办“合肥请您来,20万个岗位供您选”活动,诚邀高校应届毕业生来肥留肥就业创业。

珠海、无锡表现抢眼

统观外省籍毕业生占比、薪资和就业满意度三项数据,在珠海就业的本科生中外省籍毕业生占比(57%)和月收入(2022届为6643元)均较高,显示出该地对外省籍毕业生较强的吸引力,且当地薪资水平较高。

在无锡就业的本科生就业满意度较高(2022届为80.0%),仅次于京沪杭;其外省籍毕业生占比和月收入在二线城市中也排名靠前(外省籍毕业生占比:42%,位列主要城市第11;月收入:2022届为6489元,位列主要城市第12)。综合来看,珠海、无锡就业友好度较高。

在副省级城市就业比例下降

就业蓝皮书数据显示,应届大学生在直辖市、副省级城市就业的比例呈下降趋势。其中,本科分别从2018届的17%、30%下降至2022届的13%、28%,高职分别从2018届的11%、28%下降至2022届的9%、25%。

与之相对应的,应届大学生在地级市及以下地区就业的比例提升明显,2022届本科(59%)、高职(66%)毕业生在该地区就业的比例较2018届(本科:53%,高职:61%)分别增长了11%、8%。

其中,家乡在直辖市或副省级城市的应届大学生到地级市及以下地区就业的比例上升(2022届本科:14%,高职:13%),本科、高职较2018届(均为11%)分别增长了27%、18%。

县级政府机关及事业单位吸纳能力增强

2022届本科毕业生到县级城市及以下地区就业的比例(25%)较2018届增幅为25%,高职(28%)增幅为27%。

基层是高校毕业生成长成才的大舞台,也是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重要渠道。教育部近日表示,将加大工作力度和政策支持,引导鼓励更多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建功立业,进一步发挥高校毕业生在促进基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在县级城市及以下地区就业的2022届本科毕业生,在政府及公共管理部门就业的比例(14.9%)较2018届的增幅为27%;在县级城市及以下地区就业的2022届高职毕业生,在政府及公共管理机构、幼儿园与学前教育机构就业的比例(分别为7.0%、4.5%)较2018届的增幅分别为11%、45%。

这显示,到县级城市及以下地区就业的大学毕业生更多投身到了基层治理和普惠性民生领域。

在县级城市从农就业比例提升

到县级城市及以下地区就业的应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在“农、林、牧、渔业”行业类就业的比例(2022届本科:1.9%,高职:3.8%)也有提升,其中本科、高职较2018届增幅分别为58%、19%。

整体来看,基层政府机关、事业单位招录规模的扩大进一步促进了大学毕业生就业重心的下沉。大学生返乡就业、到基层就业有助于推动当地经济和产业发展,更好支持当地教育、医疗卫生、社会治理等工作,在此过程中需要政府、高校、社会力量多方联动。

X 关闭

精心推荐

Copyright ©  2015-2022 华东安防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2016840号-41   联系邮箱:2 913 236 @qq.com